非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唐胜兰:融传统于创新

来源: 黔浪网 旅游扶贫

  叮叮当、叮铃叮、叮铃铃……8月21日,走进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一阵清脆的击打声传来。记者循声走去,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凯里市苗族银饰锻造制市级传承人、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特等奖获

叮叮当、叮铃叮、叮铃铃……8月21日,走进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一阵清脆的击打声传来。记者循声走去,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凯里市苗族银饰锻造制市级传承人、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特等奖获得者唐胜兰正在锻造银碗,不到30分钟,一个造型精美,光亮剔透的银碗呈现在眼前。

“银饰品锻制不仅要做好抛光、清洗等工序,产品还不要划伤顾客,顾客才喜欢,才会有回头客。”唐胜兰说。

非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唐胜兰:融传统于创新

唐胜兰生产的银饰,不但从造型、外观来进行设计,更多的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设计。在她的店子里,除了身上穿的银衣、银帽、银手镯、银项链等饰品以外,还有不少实用的产品,如银茶杯、银碗筷,银茶壶、保温杯等。

“如今市面上不少银饰品同质化严重,因此我在制作银饰这块,不断地琢磨创新,目前市场还是可以的。前几年不少银匠,不改进工艺,没有市场这方面的概念,我借鉴这方面经验,把眼光更多瞄向市场。”唐胜兰说。

发扬传统的工艺技术,开发具有创意的、有实用性的、有当代审美价值的银饰产品,找准与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一直是唐胜兰的理念。唐胜兰拿起销量比较好的银碗告诉记者,“如果全国每13个家庭,有一个家庭买我的一个银碗,销售市场就会很大。”

非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唐胜兰:融传统于创新

唐胜兰1962年出生在黔东南剑河县岑松镇养平村,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银匠,逢年过节,顾客盈门。银饰锻制技艺原本传男不传女,唐胜兰经常帮助父亲打下手,父亲看到她聪明好学,于是就把制作银饰的本领教给了她。“制作银饰是一个细活,用力轻重,银皮的厚薄,丝线的粗细,都十分讲究。”唐胜兰说。

技艺学成后,开始没有多少用武之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起,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民间工艺品市场活跃起来,制作精美,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苗族银饰深受游客青睐。唐胜兰诞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不能只做低端产品供应者,还应当做高端产品的销售者。”

她孤身前往北京、深圳等地考察市场,2002年在北京了解到苗族刺绣和银饰贸易行情后,她决心把家乡的苗族服饰和银饰推向市场。她开始收购苗族的旧绣衣、绣片、织锦、银饰,然后转卖给国内外客商。她发现少数民族服装和银饰市场前景广阔,但是资源枯竭,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诞生了一定要把苗族服饰和银饰做大、做强、做久的想法。

非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唐胜兰:融传统于创新

不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想好了她就做。2007年,她在黔东南州成立了一家专营苗族银饰、服饰的“苗妹银饰有限公司”。刚开始,公司名不见经传。

为了扩大市场销路,唐胜兰经常冥思苦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人从事银饰刺绣,我就去看,去琢磨。有时我也会从儿童画,刺绣中找灵感。在银饰上印字的灵感就是从刺绣中来的。我把福、吉祥、万事如意等刺绣产品上的字样嫁接到银饰上来。”唐胜兰说。

唐胜兰的事业越做越大,恰好多彩贵州大赛又给了她另一个展示平台。在“瓮福杯”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黔东南赛区她获得了“黔东南名创”奖,在“国密董酒杯”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她获得了特等奖……慢慢地,苗妹的品牌在黔东南、在贵州大地叫响。

唐胜兰银饰锻制频频获奖,技术日臻成熟。这期间,恰好国内外游客不断涌入黔东南来旅游,2008年产品就供不应求了。

非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唐胜兰:融传统于创新

单打独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抱团发展才能更好地将黔东南的特色产品销售出山。她把在家的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匠请进公司来就业,一起发展银饰加工。

“2009年,公司有专职银饰工匠120余名,公司生产的苗族特色产品开始直销国外,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等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各国。”唐胜兰说。

短短几年时间,苗妹公司飞速发展,吸引38名工艺师,解决243人的就业问题,形成了苗妹非遗博物馆、苗妹刺绣、苗妹银饰、苗妹餐饮等4个支柱产业。2017年,唐胜兰所在的苗妹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533万元,实现利润309万元,上缴各种税收90万元。

非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唐胜兰:融传统于创新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唐胜兰一直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2011年7月,唐胜兰将拍卖所得8万余元捐赠给凯里市共青团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012年7月11日,她向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失学儿童捐赠2万元。

扶贫不是单纯输血,为了带动更多人发展银饰,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苗妹公司采取“理论课堂+基地实训”教学方式,开设长训班、短训班、半农半学班,培训银饰加工、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和民族旅游商品设计制作,使得银饰锻造技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我们开办培训10期,培训群众650人次,培训贫困群众500人次,学员覆盖凯里、黄平、丹寨、剑河、台江等农村。每天给予贫困学员30元生活补助,并且回购学员产品,贫困学员平均每月有3000元左右收入。”唐胜兰说。

这种理论加实践的培训,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培训间接带动就业550人,直接吸纳就业380人,102名学员学到了技术后自主创业。”凯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杨光贵说。

非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唐胜兰:融传统于创新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苗妹公司在招聘人员上,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贫困群众。

自2014年以来,公司先后聘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3人,目前还在公司就业的贫困群众17人,其中11人实现了家庭整体脱贫。

传统与时尚结合,民族与市场结合,苗族银饰走出大山销往世界各地,唐胜兰带领大伙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记者 王道东 康莉 杨光洪

来源:黔东南微报


相关推荐
  • 2024成都超级赛新年首战 宝可梦卡牌开启全新赛事旅程

    2024成都超级赛新年首战 宝可梦卡牌开启全新赛事旅程

  • EVE LOM伊芙珑华南首家零售体验店盛大开业

    EVE LOM伊芙珑华南首家零售体验店盛大开业

  • 太太乐荣获市级智能工厂荣誉,智能制造实力再获认可

    太太乐荣获市级智能工厂荣誉,智能制造实力再获认可

  • 菲仕兰捐赠4万余罐奶粉助力困境儿童营养改善

    菲仕兰捐赠4万余罐奶粉助力困境儿童营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