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来源: 黔浪网 全域旅游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文化名人是一座城市的骄傲,名人故居更是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

文化名人是一座城市的骄傲,

名人故居更是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故居,

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

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的

传承和历史意义。

是在历史沧桑中积累下来的

文化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

今天,爽游君将带你走进王伯群故居

看看这里的老建筑,品读时光里的老故事

王伯群故居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护国路上,

无论多少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望上两眼。

这座俗称为“圆顶房”不仅外形美观,

更是本地少有的欧式建筑。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旧居分为中、西式两组建筑,

中式建筑因拓宽护国路、

修建万东高架桥时被拆,

其西式建筑位于现今万东高架桥南侧,

为贵州极具代表性的近代西式建筑。

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

王伯群旧居于1999年12月,

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先生这座旧居,

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

它原为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

共有房屋9栋30间,占地面积约980平方米,

为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

从外表看,

由长方形主楼和圆柱形塔楼组合而成。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主楼面阔七间,

上下两层,四面建廊。

平顶屋面一角上加建歇山顶楼罩。

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或许是时间的关系,

整幢大楼看上去有些暗暗的色调,

仿佛沾染了灰的,陈旧却带有一丝严肃。

唯有楼前的樟树、散落在庭院的盆景、

以及石缝间的野草野花,

依旧是生气勃勃的模样。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走出回廊,抬头看,

楼面装饰精美,雕刻技艺精湛,

配色也相当考究。

在楼面穿插着特别有意思的雕塑。

原来,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

与西方人物雕塑迥然不同,

在中国古代建筑上雕塑白菜,

寓意"清白家声"。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询问铁门前岗亭内的大叔才知道,

故居的二楼是关闭状态,

游人只能参观大楼的外景。

附近有一些居民住户,

由于是接近中午的时间去的,

空气中还弥漫着炒菜的香气,

极具生活气息,闭上眼睛,

仿佛能看见昔日这里的热闹辉煌。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虽然现在这里只剩下这幢空房子,

匆匆几步就可以把这里走一遍,

但是这里的青砖白墙、

一草一木却见证了王伯群不平凡的人生。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故居 与历史来一场隔空相会

王伯群简介

王伯群1886年(清光绪十一年)农历七月廿八日(公历9月12日)生于贵州兴义景家屯,乳名震章,其舅父刘显世曾任贵州都督、督军兼省长,其胞弟王文华曾是陆军上将。

王伯群自幼随父王启元学习古书典籍,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8岁时入兴义笔山书院,练就一手漂亮的书法、文笔。

1905年,王伯群等以贵州首批官费生被选送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章太炎和梁启超等人,并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倡导反清革命影响下,王伯群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27年,任交通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及招商局监督。1924年,创办私立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

1937年8月,淞沪事变,抗战军兴。王伯群积极应对,寓救国于读书。抗日战争开始,大夏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为联合大学,一设庐山,称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一设贵阳,称第二联合大学。大夏是内迁贵州最早、办学最长的一所大学,也是深入贵州社会最为切实的高校。自播迁入黔到1946年返回上海,大夏办学8年,在贵州有毕业生1576人,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迁去时300余名师生,离开时有1800余名师生,对贵州社会文化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与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在花溪成立"农村改进区",由大夏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展建设实验,旨在力促百姓生活安定,努力于各项生产建设,实现"抗战救国"。大夏成立社会研究部,启动对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出版《贵州苗夷歌谣》《贵州苗夷社会研究》《炉山黑苗的生活》等著作,这些民族调查研究的成果,让外界重新认识了贵州人,启发了少数民族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于今天而言,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王伯群的执掌下,大夏拥有沪校、黔校,并短暂开设香港分校,同时开办上海大夏附中、贵阳附中、南宁附中和重庆附中。大夏共培养了2万余名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1944年,日军窜扰黔南,王伯群与大夏全体师生迁往贵州赤水,心力交瘁,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王伯群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伯群文集》等著作。一生留世共三座故居,分别位于兴义、上海和贵阳,目前在贵阳的王伯群故居保存得较为完好。

来源:爽游贵阳

相关推荐
  • 新华丝路:文化旅游节在中国常熟开幕

    新华丝路:文化旅游节在中国常熟开幕

  • 和ZHEMARK PR一起在这场高端游艇盛会里, 触摸精英品质生活

    和ZHEMARK PR一起在这场高端游艇盛会里, 触摸精英品质生活

  • 安踏马赫4代全新上市,助力"2024安踏马赫游戏"全面弹射升级

    安踏马赫4代全新上市,助力"2024安踏马赫游戏"全面弹射升级

  • 贵州授予一批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等称号

    贵州授予一批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等称号